close

民國65年

joe曾經在金門當兵六個月

將近40年了

他時時想念著那段歲月

一有機會就說起"當年勇"

 

上個月ken休假返台

我們三人赴金門自由行

joe"得償宿願"回到他思念已久的昔日戰地

 

IMG_2329.JPG

民國38年10月25日凌晨2時許開始的古寧頭戰役

確保了台灣不至於被赤化

FullSizeRender 51.jpg

現在我們很自豪台灣的民主自由與繁榮

如果沒有當年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們

這一切如何成真???

IMG_2317.JPG

joe當兵時屬於砲兵連

看到這個熟悉的"昔日戰友"感觸頗深

IMG_2342.JPG

當年許多共軍就在這座沙灘登陸

這一排排的軌條砦防禦工事仍清晰可見

IMG_2353.JPG  

這座位于古寧頭北山村的洋樓

當時成為共軍的臨時指揮所

經歷56小時的激戰

國軍全面反攻成功結束戰役

這座彈痕累累的洋樓

見證了當時戰況的慘烈

IMG_2356.JPG

古寧頭北山播音牆

這種巨大有著48個大喇叭組成的播音牆在金門有五座

聽著鄧麗君溫柔嗓音唱出的歌曲和說給對岸同胞們的話語

對比現今的林林總總

真有時光隧道的感覺

 

A69A2329.JPG

 823戰史館

A69A2316  

民國47年8月23日下午六時許共軍第一顆砲彈落在金門

開始了為時44天的823砲戰

當天三位金門副司令均殉職

其中一位副司令吉星文

他在蘆溝橋事變中開了第一槍

全面抗日戰爭從此展開

他的兒子是joe的中學同學

金門司令胡璉和國防部長俞大維當天也受了傷

44天之中

小小的金門地區落下了47萬餘發炮彈

現在在台澎金馬安居樂業的人們

可會想到今日美好的台灣

是前人以血肉換來的???

 

 

A69A2330

 F-86戰機也在823砲戰期間參與數次空戰

ken問阿公當時是否也曾經駕機與共軍相遇

但是那時阿公的任務是儘速換裝F-100

所以沒能親身參與空戰

那個時代的軍人無論在哪一個崗位執行哪一種任務

都完全的奉獻自己給國家

IMG_3446.JPG

823炮戰是國共雙方陸海空最後一次大規模的作戰

守住了金門

台灣才有後來的經濟起飛締造奇蹟

 

 

joe念茲在茲的8吋榴炮

我們終於要看到它的真面目了

A69A2140.JPG

 這座獅山炮陣地完全掩藏在坑道內

A69A2118.JPG

要經過長長的坑道才能通往四座炮堡

collage.png

8吋榴炮是823炮戰最後的制勝關鍵

也是joe40年前在金門當兵時的炮兵連的主力

現在成為了觀光的景點

看到生鏽的炮管

joe很傷感地說

那個時候的銅質炮管可是亮晶晶的

 

 

 

 

A69A2036.JPG

我們即將要去參觀的翟山坑道

就是為了可以行駛這種補給小艇所開鑿的

A69A2040.JPG

入坑道之前的步道旁邊種了許多九重葛

聽我們的導遊說

因為九重葛的枝幹上長滿了刺

所以很多軍營四周種了九重葛以代替鐵絲網

A69A2051.JPG

翟山坑道于民國52年開挖

因為金門都是花崗片麻岩

非常堅硬所以施工困難

總共81萬人次

歷經三年才完成

 

導遊說

許多陸客來金門觀光的目的之一

就是想要看看金門到底有什麼能耐

為何當初共軍怎麼打都打不下這個就在家門口的小島

看了之後才恍然大悟

整個金門都在地下

再厲害的炮彈也無法穿透堅硬的花崗岩呀

FullSizeRender 40.jpg

坑道又長又深

A69A2063.JPG

運補小艇可從海上直接進入再出去

在戰時對人員和物資補給的運送幫助極大

A69A2064.JPG

非常喜歡戰爭歷史的ken在想什麼?

震驚於眼前的鬼斧神工?

還是在想像當時戰情吃緊的運補作業?

FullSizeRender 55.jpg

清澈的水面

水中倒影看似萬丈深淵

旁邊的步道是開放觀光後才加建的

FullSizeRender 57.jpg

現在兩個和海水相連的洞口都以水泥封死

但是漲潮時仍然會有海水越過水泥牆倒灌進來

IMG_2414.JPG

靠近洞口的水面下有十數條小魚

他們被漲潮的海水帶入洞內

再也出不去了

總是聚集在洞口附近

因為曬得到陽光

我的心中滿是不捨

但又奈何?

 

 

IMG_4104.JPG

瓊林戰鬥坑道的入口

當時的指揮所

現在的鄉里辦公室

IMG_4089.JPG

這個民防坑道在民國67年興建

位於瓊林村的地下6公尺

FullSizeRender 39.jpg

總長約1350公尺

將整個瓊林村連結成一個可以自衛的防護網

collage4.png

坑道四通八達

這是其中之一的出口保壘

還有數個出口直通民宅

IMG_4105  

從這幾句標語可以看出

當時的金門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保家衛國的責任

 

 

A69A2260.JPG

鼎鼎大名的馬山觀測所

A69A2266.JPG

馬山播音站

鄧麗君和多位名人都曾在此對共軍心戰喊話

A69A2268.JPG

馬山觀測所的入口處

collage2.png

不知道現在的國軍是否還是以這些標語為指導原則

A69A2274.JPG

一樣的要通過很長的坑道

導遊葉先生說這種坑道的建築方法

是從地上往下開挖

就如同挖壕溝一般

挖好了灌上水泥

最後再把頂部回填

但是翟山,獅山砲陣地等坑道

則是用炸藥炸再以人工開鑿

應該是因為花崗岩石的關係吧

A69A2287.JPG

長長的坑道有好幾個這種"反射擊陣地" fightback position

如果真的被敵軍攻入

在這裡面從出槍口射擊

絕對可以"以一當百"阻止敵人的入侵

A69A2279.JPG

馬山在金門的東北角

距離中國大陸的角嶼僅兩公里多

難怪當年林毅夫抱個籃球就從這裡游到角嶼了

 

 

A69A2305.JPG

料羅灣有著金門最大港料羅港

A69A2294.JPG

以前是蛙人海龍部隊的根據地

現在應該還是有少數的海龍部隊人員駐防在此

A69A2297.JPG

823砲戰時在槍林彈雨中

海軍補給登陸艦LST冒險搶灘

金門軍民冒險犯難搬運物資

才能夠撐過那段戰爭的歲月

我們很幸運看到了LST

相片的右方

遠遠可見一艘LST

導遊說近年難得一見呢

joe也很訝異的說

40年前來金門服役坐的此款LST

40年後竟然還在海軍服役

 

 

A69A2179.JPG

 這座巨大的"毋忘在莒"花崗石

位於金門最高的太武山上

來了金門肯定要在此攝影留念

A69A2190.JPG

"毋忘在莒"鄰近的海印寺在民國47年毀於823砲戰

49年重建

聽說此寺非常靈驗呢

A69A2253.JPG

寺中"蘸月池"是個活水池

最神奇的是此水終年不枯

即使遇上大旱也水源湧湧

 

IMG_4116.JPG

三零年代興建的洋樓

是金門子弟赴印尼經商致

返鄉為家人所興建的

IMG_4124.JPG

房子內機關重重

想必是為了躲避海盜的蹂躪

IMG_4126.JPG

現今金門的觀光產業完全由陸客撐起

洋樓的一部分現在是一間店鋪

門口大大的放著"毛澤東奶茶"廣告

 

 

IMG_4111.JPG

金門處處可見黃牛

公路旁的青草地上

街邊的空地上

都可見牛隻們悠哉遊哉的或坐或臥或行

導遊帶我們尋找joe當時連部所在地時

碰上了這群出來吃樹葉的牛群

 

IMG_3454.JPG

屬牛的ken近距離幫這隻憨厚的牛照了張大頭照

想到最後這群牛隻都將進了饕客的口中

只有徒呼奈何了

 

A69A2024.JPG

金門鎮總兵署

是清朝時代金門的軍政中心

 

A69A2335.JPG

當時非常出名

現在已經荒廢

完全隱藏在花崗片麻岩坑洞中的

花崗石醫院

 

A69A2097.JPG

金門高粱酒史館是很標準的閩南建築

 

閩南建築有兩個特色

IMG_4096  

燕尾

IMG_2369  

馬背

collage5.png

金門處處仍可見愛國標語

collage1.png

我成長的歲月和這些標語有著密切關係

雖然已經多少年不曾再見

但再相見

仍然心有戚戚焉

 

 

A69A1992.JPG

漫步在金門的小街小巷

A69A1963.JPG

吃根剛炸好的油條

A69A1970.JPG

小巷弄裡一座碩大的牌坊

A69A1997.JPG

 ken對這家的廣東粥讚不絕口

collage3.png

大腸麵線和炸蚵仔餅都極有金門特色

A69A2000.JPG  

木雕老師傅堅持傳統工法製作

跟我們說很欣慰兒子願意回來傳承他的手藝

IMG_3411  

幾十年來對岸發過來的炮彈近百萬顆

也成了製造遠近馳名金門炮彈鋼刀的免費原料

 IMG_3478  

一顆炮彈大約可以打造出五十至六十把這樣的菜刀

我不可免俗的也買了一把菜刀

 

金門

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中有著特別的意義

對於像joe這樣曾經在金門服役的人們來說

意義更深更廣

joe結束這個旅程後

輕嘆

“終於來了,在40年後“

但我知道在他內心深處

明瞭心中的金門再也尋不回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wa 的頭像
    wawa

    wawa的部落格

    wa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